國企加速進場 過半央企涉足環保產業
“這個行業也特別需要民營企業給予市場注入更大活力,民營企業天生具有創新意識,以及體制機制靈活等優勢。”金鐸說。
業內人士認為,在經歷以資本為驅動的快速發展階段之后,多數環保企業已經開始修煉內功、進化轉型以求破局。未來,民營環境企業的持續增長,將更加依托技術優勢、精細化管理以及資本加持。產業發展正在建立新秩序、新生態。
更多混合所有制企業或涌現
“未來產業將形成國企央企主導投資、民企專注細分市場技術的新格局。”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、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在會上指出,無論所有制的類型、規模大小,都需要苦練內功、加強自身的管理水平,保持自身的技術優勢、積極開展坦誠對話與合作才是應變的良策,在經歷以資本為驅動的快速發展階段之后,技術創新和精細化的運營管理將會在更大程度上決定企業的競爭力。
從“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”到“建設美麗中國”,我國環境治理需求已經發生根本轉變。未來,技術創新、運營管理所帶來的紅利將逐步釋放。
長江環保集團規劃投資部負責人張田田認為,環保產業、企業要協同發展,差異化發展,優勢互補,打造共抓、共享、共擔的可能,共同履行社會責任、破解行業難題,以實現共同發展。
在趙笠鈞看來,在國有、民營、外資等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的格局下,應當落實企業平等競爭的理念,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至關重要。應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和束縛,健全企業家誠信經營的約束機制,讓各類市場主體平等參與市場競爭,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業內人士普遍認為,未來環保行業還會涌現更多混合所有制企業。
“未來環境產業最好的商業模式一定是混合所有制。”雷霆說。事實上,從去年開始,環保行業混改進程就在不斷提速。據環境商會統計,自2018年資本寒潮以來,已有包括神霧節能、盛運環保、東方園林等多起國資入股民營上市環境企業的案例發生。另有機構數據顯示,2018年迄今實際轉讓或者簽署股權轉讓協議的民營環保公司共計15家,其中有12家實控人授權方為央企國企,占比高達80%。